曾光子1曾光子2曾光子3  曾光子彩繪70 畫開心門

 

二十五年前罹患巴金森病的曾光子,九年前與醫護團隊積極配合,堅定拿起畫筆「畫開心門」。

今年七十歲的曾光子回到她成長求學的故鄉花蓮,舉辦《彩繪70》畫開心門曾光子畫展」,

用二十六幅畫作來分享她勇敢畫開心門的彩繪生命。昨日在花蓮慈院舉辦開幕式,展期至二一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因為對巴金森病的不了解,曾光子一度封閉自己天天以淚洗面。「我從來沒聽過『巴金森病』,腦袋裡只想著這輩子是不是完了?」

四十五歲那年,因為左手一直使不上力氣而到處求醫,被診斷罹患了巴金森病的曾光子表示,

當時因為怕父母擔心,只敢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偷哭,哭著哭著動作障礙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醫師告訴她,她有憂鬱跟恐慌的症狀,之後在家人的鼓勵與先生的陪伴下,曾光子決定勇敢走出家門散心,

每次散心過程的美麗景色也成了她的生命彩繪的動力。
很開心能在七十歲的時候,回到故鄉花蓮開畫展的曾光子說:

「心美看甚麼都美,有美麗的心境才能畫出美麗的畫,現在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已經沒有生病的時間了!」

這次的畫展是由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與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治療團隊協辦,

義務擔任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理事長的花蓮慈院神經外科蔡昇宗醫師表示,

疾病對病友來說,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往往還有心理上的壓力,尤其是巴金森病病友,在心智完全正常,

身體動作卻有諸多不便利的狀況下,心理承受的壓力更是特別的大,但其實保持心境的愉快,對治療來說是有所幫助的,

所以,很感恩曾女士為許多病友做出很正面的示範!

牽起這次畫展因緣的是曾光子的主治醫師,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

他表示,現在的曾女士比多年前第一次門診看到她的時候,感覺更加開心,這要感恩曾女士的家人用心陪伴,

也希望許多害怕外界異樣眼光而不願走出家門的病友,都能像她一樣敞開心門。
在花蓮慈院門診長廊展出的二十六幅畫作,現場受到許多民眾的讚賞,

開幕茶會中,曾光子也特地挑選一幅畫作送給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治療團隊與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感恩醫護團隊與鬱金香關懷協會一直以來的治療與陪伴。

代表接受的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表示,曾女士克服肢體上的不便,畫出這麼美的作品,令人佩服,

而她的毅力與決心,對每位病友來說都是一個很棒的正面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像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